熱壓和熱變形NdFeB磁體幾乎是與燒結NdFeB磁體同時研究和開發(fā)成功的。1985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(GM)研究中心報道,利用熱壓技術在700℃氬氣環(huán)境下對快淬NdFeB磁粉進行壓制,可得到實密度的各向同性磁體,后來被稱為MQ-Ⅱ磁體;如果再將各向同性實密度磁體進行熱變形加工,即在700℃以上將MQ-Ⅱ磁體熱鐓到原高度的50%以下,就可以在鐓壓方向使易磁化軸達到75%以上的取向度,制成實密度各向異性熱變形磁體,這三種磁體被稱為MQ-Ⅲ。
下圖展示了高淬速(過淬)Nd0.13(Fe0.95B0.05)0.87快淬粉、MQ-Ⅱ磁體、MQ-Ⅲ磁體的退磁曲線,其中壓制方向(∥)和垂直于壓制方向(⊥)所測得的曲線之間的差異,可以反映出磁體的取向程度,顯然MQ-Ⅱ在兩個方向測量的差異不大,但依然有一些取向,而MQ-Ⅲ顯示出強烈的取向特征,壓制方向(∥)的退磁曲線已很接近燒結釹鐵硼磁體的方形,而垂直于壓制方向(⊥)保持較大剩磁表明了取向不充分的狀況。
由于熱壓和熱變形溫度不算高,作用時間也不長,快淬NdFeB磁粉的細晶粒(納米或亞微米)結構基本得以保持,因此MQ-Ⅱ和MQ-Ⅲ磁體仍具有很高的HcJ,特別是MQ-Ⅱ的HcJ只比原粉低1~2kOe。之后很長一段時間,GM公司都在生產MQ-Ⅱ和MQ-Ⅲ磁體,直到21世紀初,他們將快淬釹鐵硼磁粉的生產轉到天津,MQ-Ⅱ和MQ-Ⅲ磁體生產線移到墨西哥后不久即停產。
在熱壓和熱變形技術的研究開發(fā)過程中,日本大同制鋼所屬的大同電子與GM所屬的麥格昆磁公司(MQI)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,這種關系并沒有因為MQI幾次易主而改變,他們在1991年將自主品牌的NEOQUENCH-H和NEOQUENCH-D產品推向市場,分別對應MQ-Ⅱ和MQ-Ⅲ,至今仍在大批量生產,1992年又將熱壓-背擠出方式生產的輻射取向磁環(huán)市場化,商品名為NEOQUENCH-RD,這是精密永磁電機非常需要的關鍵零部件,具有廣闊的發(fā)展前景。